
ESG企業發展停看聽!台灣企業如何邁向永續經營?
ESG是什麼呢?ESG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縮寫,是一種用來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表現的指標,然而,ESG不僅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關乎到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競爭力哦!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以kafeD竹北永續環保概念店為例,跟各位分享kafeD竹北店的店內設計、選用食材、與在地的連結等方面,來解析一家企業如何透過ESG,創造更永續的經營模式,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環保的選擇。
關於ESG企業快速導讀區!
ESG企業如何做?5方向落實永續經營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在實現ESG目標上面臨著許多挑戰,以下kafeD分享5大面向,讓企業在落實ESG時可以採取的關鍵要點:
1. 環境管理
企業應該制定明確的環境政策,並積極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如:
- 能源效率:投資於節能設備和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使用。
- 廢物管理:建立有效的廢物回收和處理系統,減少垃圾產生。
- 碳足跡計算:定期進行碳排放評估,並制定減排目標。
2. 社會責任
企業需要重視其對員工、客戶和社區的影響,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 員工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公平的薪酬,促進員工的身心健康。
- 社區參與:參加社區服務和慈善活動,回饋社會。
- 供應鏈管理:確保供應上游遵循社會責任標準,保障勞工權益。
3. 公司治理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實現ESG目標的基礎:
- 透明度:定期發布ESG報告,向利益相關者展現企業的永續發展進度。
- 風險管理:建立內部控制機制,有效辨識和管理潛在風險。
4. 數位轉型
數位化是提升ESG表現的重要工具:
- 數據分析:利用數據分析技術監控環境影響和社會責任表現,以便做出及時調整。
- 數位管理系統:導入數位管理系統,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決策能力。
5. 教育與培訓
提升全體員工對ESG理念的認識是成功的關鍵:
- 持續教育:定期舉辦ESG相關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意識。
- 文化建設:在企業文化中融入永續發展理念,使其成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動。
透過這些策略,企業不僅能夠提升ESG評級,還能在長期的實踐下逐步邁向永續經營,為未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ESG企業很重要!包含社會責任的永續經營
ESG是由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三大要素構成,作為評估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 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關注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如減碳、節能、廢棄物管理等,企業需考量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能源消耗及廢物管理等,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 社會責任(Social):關注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如員工福利、供應鏈管理、社會公益等,強調企業如何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 公司治理(Governance):關注企業的內部管理,如董事會組成、風險管理、透明度等,良好的公司治理能讓企業在決策過程中維持誠信與透明,並有效防範潛在的管理風險。
ESG對企業的3大重要性
- 提升品牌形象:積極實踐ESG的企業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費者和投資者。
- 降低風險:ESG可以幫助企業管理潛在的環境風險、社會風險和治理風險等。
- 創造長期價值:ESG能使企業建立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創造長期價值。
ESG對企業的影響有哪些?5好處攜手加入
企業實施ESG策略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其實還有許多好處!以下是ESG對企業的5大影響及好處:
1. 吸引投資者
實施ESG策略的企業更容易吸引投資者的青睞,根據調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會考慮企業的ESG表現!
2. 提升財務表現
透過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浪費和降低成本,這些企業能夠提升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率。
例如:有些公司在推行無紙化辦公和回收再利用計劃後,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進而提升財務表現。
3. 維持客戶忠誠度
根據調查,許多關注品牌社會責任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更願意支持那些積極實施ESG策略的品牌。
因此,企業實施ESG不僅能吸引新客戶,還能維持現有客戶的忠誠度。
4. 增強公司競爭力
隨著市場對永續性產品需求的增加,實施ESG策略的企業往往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消費者和合夥人更傾向於選擇具有良好ESG表現的公司,讓這些企業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5. 長期穩定經營
將ESG納入企業核心策略能夠維持長期穩定經營,透過有效管理環境風險、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企業就可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降低潛在風險並抓住新機遇!
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透過實踐ESG就能夠驅動公司的成長,並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共同推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
ESG企業如何評分?
ESG評分是基於「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表現來評估企業的永續發展,雖不同的評分機構會採用各自的標準和方法,但主要還是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 環境保護:評分機構會檢視企業在能源使用、碳排放、水資源管理和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表現,例如,企業是否採用再生能源、是否積極減碳、以及是否妥善處理廢棄物等。
- 社會責任:評分機構會評估企業在員工福利、供應鏈管理、社區參與和人權等方面的表現,例如,企業是否提供員工公平的待遇、是否與有爭議的供應商合作、以及是否回饋社會等。
- 公司治理:評分機構會檢視企業的董事會組成、股東權益保護、資訊透明度和風險管理等,例如,董事會成員是否多元化、是否保障小股東權益、以及是否公開透明的告示公司資訊等。
ESG評分機構有哪些?
目前全球有許多知名的ESG評分機構,例如:MSCI、FTSE Russell、S&P Global等,這些機構會根據各自的評估框架,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分。以下是6個常見的評分機構:
- MSCI
-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 Sustainalytics
- FTSE Russell
-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 (ISS)
- ISS ESG
台灣ESG企業排名評比機構一次看!
隨著ESG投資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視,台灣的企業也積極投入ESG的實踐,為了評估台灣企業的ESG表現,許多國際知名的評分機構將目光投向台灣市場,提供各企業的ESG評分。
以下針對常見的幾家評分機構進行介紹,並整理成表格比較:
台灣常見的ESG評分機構
一、MSCI:全球ESG投資的風向球
MSCI在ESG評估上具備全方位的分析,涵蓋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大面向,並根據各產業特性進行權重調整,從而提供更精準的評估結果。
其評級被普遍應用於各種指數中,對投資組合的配置有直接影響,因此被視為ESG投資的風向球,對於台灣上市公司來說,MSCI的評級結果具有指標性意義,很多企業積極提升ESG表現,以爭取更高的評級。
二、Sustainalytics:ESG風險的把關者
Sustainalytics專注於評估企業所面臨的ESG風險,涵蓋環境風險(如氣候變遷、污染)、社會風險(如勞工問題、社區關係)以及治理風險(如腐敗、資訊透明度)。
這個機構的評估能深入分析企業的營運模式和供應鏈,並考量潛在的風險,提供全面的風險評估。
三、CDP:氣候變遷的領航者
CDP主要為評估企業在氣候變遷方面的表現,包括減碳目標、低碳策略及氣候風險管理等。
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CDP直接收集企業的氣候相關資訊,這種方法的透明度較高,可信賴度也相對提升,而這樣的評級結果反映了台灣企業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透明度和積極性,對投資者和社會大眾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大ESG評分機構比較表
MSCI | Sustainalytics | CDP | |
---|---|---|---|
評估重點 | 環境、社會、公司治理 | ESG風險評估 | 氣候變遷 |
強調之處 | 產業特性調整,投資組合配置 | 風險管理,投資組合管理 | 碳排放、氣候風險 |
在台影響 | ESG指數成分股選取、投資者決策 | 投資組合風險管理、公司研究 | 氣候變遷投資、綠色金融 |
ESG企業挑戰也不小,落實ESG有哪些困難?
全球掀起的ESG浪潮,不僅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機,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企業在導入ESG時,往往會面臨以下困難:
1. 內部協調與溝通的挑戰
- 部門間的認知落差:不同部門對於ESG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同,可能導致溝通不順暢,甚至產生矛盾。
- 高層支持不足:若高層領導對ESG的重視程度不夠,則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支持,推動ESG轉型將會困難重重。
2. 數據管理與數位轉型的挑戰
- 數據收集與整合困難:ESG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也存在挑戰。
- 人才培訓:企業需要培訓員工掌握相關的數位工具和分析方法,以提升數據管理的能力。
3. 人才培育與知識轉移的挑戰
- 綠色人才短缺:ESG人才市場供需失衡,企業難以找到具備相關經驗和知識的人才。
- 跨領域整合能力不足:ESG涉及環境、社會和治理等多個領域,需要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
- 知識轉移困難:將ESG的概念和知識傳遞給所有員工,並讓他們參與到ESG的實踐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4. 成本與效益的平衡
- 初期投資大:ESG的推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資源,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 短期效益不明顯:ESG的效益往往是長期性的,短期內可能無法看到明顯的回報,這會影響企業的決策。
- 與短期營運目標的衝突:ESG的推動可能會與企業的短期營運目標產生衝突,例如,為了降低碳排放而增加成本。
5. 中小企業的困境
- 資源有限:中小企業的資源相對有限,難以投入大量資源在ESG上。
- 資訊不對稱:中小企業可能缺乏ESG相關資訊和知識。
- 市場競爭壓力大:中小企業面臨來自大企業的競爭壓力,可能將ESG視為額外的負擔。
ESG的落實不簡單,需要企業從上到下共同努力,但只有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企業才能在ESG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台灣ESG企業案例有哪些?永續發展案例一次看
在台灣,許多知名企業積極推動ESG策略,以實現永續發展,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大品牌企業案例,這些企業在各自的領域中展現了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1. 台積電
台積電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對ESG的重視使其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該公司在2019年投入196.6億元於環保支出,成功推動763項節能、節水和減廢的創新專案。
此外,台積電要求其供應鏈中的700多家廠商必須在2030年前實現20%的節能目標,展現其對綠色製造的堅持。
2. 信義房屋
信義房屋自創立以來便將ESG理念融入經營中,該公司不僅成立了全面倫理管理委員會,還要求所有合作商家簽訂永續條款承諾書,並定期進行查核。
信義房屋更在馬來西亞購買環灘島,投入14億進行植樹和珊瑚礁保護,致力於打造零碳島,成為環境保護的標竿。
3. 富邦金控
富邦金控作為台灣金融業的先驅,發布了全新的ESG四大策略,包括低碳、數位、激勵和影響,並成為全台首家承諾不再投資燃煤發電廠的金融機構。
4. 統一超商
統一超商為了實現永續經營,導入多項節能設備,如使用LED燈及環保冷媒等,更致力於降低門市用電量,以達成其環保目標,統一超商將2020年定為「永續元年」,並透過ISO14064-1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驗證其節能減碳成果。
5. kafeD 精品咖啡
除了上述大品牌外,kafeD也在推動ESG方面做出了努力,作為一家台灣本土的德式精品咖啡廳,kafeD竹北遠百店中融入循環設計理念,使用可再生回收材質進行裝潢,並推出結合客家文化的限定飲品,響應在地食材的使用。
此外,kafeD與當地青年合作推出咖啡渣再製產品,如手工香皂和天然薰香,減少廢棄物並支持地方創業者,種種行動也展現了kafeD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承諾。
ESG企業永續發展例子看kafeD!竹北店擁抱環保
kafeD竹北遠百店是台灣首間ESG永續環保概念店,店內延續了德式包浩斯簡約設計風格,並融入循環設計理念,使用超過80%的可再生回收材質,如回收保麗龍再製板材和不銹鋼檯面,提升環保效益。
在餐點方面,kafeD竹北店推出了多款獨家限定飲品,包括「客家擂茶拿鐵」、「客家擂茶咖啡拿鐵」和「客家桔醬咖啡」,結合了新竹在地特色食材,還響應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讓顧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參與減碳行動。
kafeD邀請你一同前往遠百竹北店,品味德式咖啡文化,感受永續生活理念!